智能制造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时间:2024-06-28点击数:

引言

开封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于2006年,现有模具专业专职教师9人,均具备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3人,高级技师6人。同时拥有模具加工教室2个,模具装配教室2个,模具综合训练教室2个,模具设计教室1个,是目前河南省技工院校系统模具专业实力最强的学校,也是河南省唯一一所能进行模具专业毕业生鉴定的学校。能满足学生中、高级及预备技师毕业生的鉴定工作,可以承担模具加工制造的社会培训。

2009年,在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生产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探索和实践“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突出生产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突出教学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院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创新创业特色专业”的专业改革思路,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实行模块化教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努力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为河南省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形成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专业近几年国家级一类大赛主要获奖情况: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全国选拨赛赵天启第七名入选国家集训队,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全国选拨赛王孝隆第七名入选国家集训队,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全国选拨赛王孝隆第六名、符帅康第八名入选国家集训队,2020年第16届全国振兴杯模具工项目周贺获得“铜奖”,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全国选拨赛崔英杰第六名。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陈博文第三名(铜牌)。

一、专业分析

1、专业调研

1.1、调研的方式

为深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机械工程系于2017年6月20日至2017年8月25日组织部分教师对省内外模具行业十余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企业,以及本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走访和调研。调研的目的是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的从业情况,了解企业及毕业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意见,听取各类用人单位对模具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此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依据。

1.2、调研的背景及内容

1.2.1模具工业与模具技术的发展宏观态势

模具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重要装备的基础工业

模具工业采用模具成形生产零部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约原材料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显然,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而模具工业则是为工业生产提供模具这一重要装备的基础工业。现代工业产品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产品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速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1997年以来,国家相继把模具及其加工设备列入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技术和技术目录》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并对优秀模具企业实行增值税返还的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国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技术跨上了新台阶。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现有模具制造企业约20000家,并且以每年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模具生产年产值已达500亿元。

模具具有广阔应用领域

①汽车、摩托车行业是模具最大的市场。我国汽车的基本车型己经达到170余种,另有更新改造车型430种。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几千副,价值上亿元。其次,为适应市场需求,汽车换型时间不断缩短,轿车一般为3-4年,轻型车一般为4-5年,而汽车换型时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一个型号的摩托车共需模具近千副,价值千万元。

②模具在电子通讯产品中的应用。电子产品中,音像产品是模具的主要市场,一个型号的彩电约有150个零件需用模具生产,模具价值约700万元;一个型号的微机约需模具30多副,价值400万元。此外,打印机、VAC、DVD、通讯器材所需模具约占全部模具的20%。

③模具在家用电器行业的应用。一个型号的冰箱需用模具约350副,价值400万元,单台洗衣机所需模具约3000万元。

④模具在其它方面的应用。随着我国塑料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对模具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玩具行业约有100多亿元的年产值,塑料模具需求量不小。随着建材需求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相关模具必将有较大的发展,到2010年,塑料门窗普及率将达到30%以上,塑料管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以上,塑料型材与铝合金型材模具需求量呈日益增大趋势。

模具技术的发展动态

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速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工业产品品种多样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产品更新越来越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模具工业的市场特征可归纳为四个字:“快”,就是市场对产品更新周期要求越来越快,相应地要求制模周期短。“精”,对模具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产品精度达0.005㎜精密结构件。“多”,模具生产通常为单件生产,品种、规格多,重量小到几克,大到几十吨。“高”,要求生产的效率高,以求降低生产成本。

用户对模具工业要求交货期限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这就给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提出了发展方向:①CAD/CAM/CAE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AutoCAD Cimatrom、UG、Pro/E Solidworks Mastercam软件应用广、升级更新快。以色列Cimatron公司推出的Quick系列产品,能在统一的系列环境下,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完成产品设计,生产三维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动分类,生成凸凹模并完成模具的完整结构设计,能方便地对凸凹模进行自动NC加工。②模具制造中大量采用先进高效加工方法,加工中心与数控铣床、尤其是高速铣削(HSM)、多轴联动机床在模具加工中得到日益普及;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LS WEDM)因能进行精密模具加工,将成为今后市场的热点;电火花加工机床(EDM)在模具加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快速原型制造和快速制模技术(RPM/RMT)日益成熟。③制造业中三坐标测量扫描仪、激光跟踪仪等显示出“现代测量技术”融入产品设计(逆向工程)、制造、质量控制和检验的全过程,向高速度、高精度、高适应性、数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要不断增加,模具的精度、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所需品种越来越细化。随着产品个性化,传统的制造设备、手段更多地被各类数字控制设备所取代,模具CAD/CAM/CAE/PDM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模具工业仍然有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模具是重要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讯、汽车、摩托车、电机、电器、家电、建材等产品中,70-90%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目前全世界的模具年产值约600亿美元。我国目前的模具开发制造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至少落后10年,每年仍需进口近10亿美元的模具,而在进口的模具中,精密、大型、复杂、高寿命的模具仍占多数,这些产需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加速模具工业的发展,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1.2.2模具工业发展急需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

在调查的走访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模具企业的厂长、人事主管、技术专家普遍认为,模具技术发展迅速,模具企业要满足工业生产发展对模具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优势,引进和培养掌握模具高新技术的模具技术人才是关键。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模具技术是多门类、复合化的高新技术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属于高科技产品,是“一切制造之母”。随着模具工业与模具技术的发展,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手段与方法,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远的变化,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模具企业的传统设计与生产技术是必然的趋势。CAD/CAE/CAM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快速原型制造和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的加快发展,高速铣削和超精加工及复杂加工的进一步采用和发展,热流道技术的推广应用,模具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优质模具材料的开发和采用,先进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逆向工程和并行工程的采用等,都将是模具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模具设计为例,它包括:数字化制图,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模具的数字化分析仿真,产品成形过程模拟,定制适合公司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等。由此可见,传统的手工设计与手工加工已经成为历史,模具设计与制造越来越依赖于CAD/CAM/CAE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模具技术人才是掌握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CAD/CAM/CAE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多门类技术,技术含量甚高的复合型人才。

模具技术型人才是模具工业发展的瓶颈

模具技术发展的特征,决定了模具人才需求由技能型向技术型转化,这必然要求培养一大批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模具工业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高素质的模具技术人才。数据表明,仅广东省6000多家模具企业,以平均每家需要100名技术工人计算,需要60多万从业人员,然而全省模具企业从业人员仅20多万,存在超过40万的人员缺口。其中,模具设计师缺口4万,模具制造师24万。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业的高级技工仅占技术工人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40%的比例相去甚远。被称为“高级蓝领”的高级技工已经成为稀缺资源,“高级蓝领”出现断层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大学毕业生曾经是许多企业寻求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师的主要对象,他们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广的知识面,但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却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许多大学生都向往层次较高的白领职业。此外,目前技师队伍的老龄化,也导致模具人才总量日趋减少。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倒挂,是导致从事模具技术高级蓝领奇缺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促进模具产业的规模发展与技术水平提高,虽有不少“瓶颈”要突破,但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高级技工、技师的紧缺。据劳动部门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地,模具设计人员、模具开发人员、模具维修人员等已成为人才市场最紧缺的人才之一,

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面广、技术进步快、技术水平高,这就给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协调好传统设计制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矛盾、“宽口径”与“专门化”的矛盾,既兼顾培养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保证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又强化专门化方向的职业技能,增强职业选择的竞争力,培养“复合型”、“专门化”的模具技术人才。

1.3、调研结果及分析

1.3.1、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模具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能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他们主要从事:①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压铸模设计,CAD绘图;②模具制造:CNC编程,模具加工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数控机床操作,线切割机床操作;③模具钳工:模具及冲压与成型设备装配、调试、维修等。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着眼于面向模具企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模具数控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钳工)工作;面向冲压与注塑加工企业从事设备与模具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模具、冲压与注塑加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引进开发、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其它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工作。

1.3.2、毕业生的知识结构需求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向,我们经调研分析认为,模具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应包括:

公共基础模块:是指毕业生从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前瞻性知识,如人文、数学、外语、体育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模块的知识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又是学习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块。

机械工程基础模块: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群需要所必须掌握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如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等知识。

模具制造模块: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模具制造必须的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数控加工、模具CAD/CAM等。

模具设计模块:培养学生从事冲压、塑压、压铸产品工艺设计与模具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

模具CAD/CAM技术:掌握当前模具行业设计与制造中广泛运用的典型软件,如:AutoCAD、Pro/Engineer、UG MasterCAM等。

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拓展模块:指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在教学计划中引入了新知识、新技术课程,以及加强人文管理知识的传授。

以上各个模块相互衔接,涉及模具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模具行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

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构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优化技术理论知识,使得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融合与转化,有效地更新知识,为专业增添当今科技成果的新内容,达到传统知识与高新知识最佳过渡,同时还要注重打通知识与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能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1.3.3、毕业生的能力结构需求

从调查分析结果得知,模具企业、毕业生普遍要求加强模具设计能力和模具加工制作全过程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掌握先进的设计与制造软件(如Pro–E、UG等)的使用方法。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数控加工(含数控切削加工与数控电火化加工)在模具制造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重视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与加工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次,需要重视模具加工、装配、调试等模具工艺过程实施能力;冲塑设备工艺准备、调试、维护能力的培养。

1.3.4、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环节的建议

模具行业现已成为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随着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水平的发展,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将当今科技发展对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作为重点加以考虑。

在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问卷调查和走访中,毕业生认为应加强机械加工实习、钳工实习、数控加工技术实习、模具拆装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综合上述能力分析,我们认为,能力的培养要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实践技能,要定位于专业所覆盖职业岗位群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为方便学生从事技术性操作岗位,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制定教学方案时可采用“宽口径”与“专业化”相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教学的教学模式。

1.3.5、针对以上专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涉及非专业能力如下:

(1)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企业实习活动,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英语应用能力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

(2)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3)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管理和创新素质;

(4)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优秀的身心素质。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和要求,培养能够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工艺知识,具有模具设计、制造、使用与维修技能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面向机械装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胜任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修理、生产工艺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和设备安装调试等岗位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法律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毕业要求及条件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特色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讲座、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各种竞赛、实习、辅导、座谈等教学环节,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能力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基础知识: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UG、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CAD/CAM软件应用、机床夹具设计、高级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等基础知识。

(2)专业能力:能够通过获取本专业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能熟练识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能够掌握各类常用普通金属切削加工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够掌握通用数控铣削以及加工中心的操作、维护技能;能进行各类机械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和检测、维护、维修等工作;能够从事各类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编制、生产管理等工作;能够从事各类模具设备操作、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

(3)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运用基础理论、机械技术等知识解决一般难度问题,进行机构设计改进与创新、设备维修方案制订、工装卡具的设计、产品生产工艺创新与改进等。

(4)工具使用:正确使用机械行业常用工具、量具及专业仪器设备。

(5)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胜任机电设备的管理,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6)职业规范: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7)沟通与团队协作: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终身学习:具有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4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

1.4.1知识结构及标准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会运用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3)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加工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金属切削过程、专业绘图软件的使用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机器的装配工艺制订、机械加工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常用零部件的维修、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等专业知识。

1.4.2能力结构及标准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具有获取本专业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自学能力;

(2)具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3)能熟练识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4)能操作和维护保养常用机械加工设备;

(5)能进行一般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6)能进行一般机械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7)能获取磨工、铣工或线切割操作工中级工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8)能获取钳工高级工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1.4.3素质结构及标准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文化素质:具有独立获取专业技术信息和撰写专业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3)职业素质: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创业理念和精神、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机械设计创新和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扎根生产一线、吃苦耐劳、勇于奉献。

二、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

2、专业编码

铣工专业中级技能:0102 -4

磨工专业中级技能:0103 -4

电切削工专业中级技能:0122 -4

工具钳工专业高级技能:0117 -3

3、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具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应往届毕业生及愿意就读技工院校的各类人员

(2)学制:四年。

4、就业方向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级技能:本专业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和要求,培养能够掌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工艺知识,具有模具设计、制造、使用与维修等技能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本专业面向塑料模具工程制造企业就业,适应模具加工职业岗位群(如钳工、铣工、磨工、电切削工、质量检测员、及各种模具的设计、制造、维护、维修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任务。

5、职业资格

铣工中级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磨工中级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电切削工中级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工具钳工高级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人才培养目标

1、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模具加工制造企业就业,适应模具加工职业岗位群(如钳工、铣工、磨工、电切削工、质量检测员、工艺编制员、技术主管、车间管理员、及各种模具的设计、制造、维护、维修等)工作,胜任零件钳加工、简单零件普通铣床加工、简单零件普通磨床加工、简单零件普通电切削加工、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与编程、机床精度检验与调整、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简单零件3D打印加工、模具装配、注塑模具设计与制作、操作现场指导与技术培训等工作任务,具备执行“8s”现场管理规定、安全操作和遵守工作制度、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自主学习、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持续改进等职业素养,同时具有爱岗敬业、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达到工具钳工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要求的技能人才。

2、高级技能

培养面向模具加工制造企业就业,适应模具加工职业岗位群(钳工、铣工、磨工、电切削工、数控铣床操作工等)工作,胜任零件钳加工、简单零件普通铣床加工、简单零件普通磨床加工、简单零件电切削加工、数控铣床仿真与操作、3D打印、模具设计装配与制作等工作任务,具备团队合作、执行“8s”现场管理规定、安全操作和遵守工作制度等职业素养,同时具有爱岗敬业、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达到工具钳工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要求的技能人才。

3、预备技师

培养面向模具加工制造企业就业,适应模具加工职业岗位群(钳工、铣工、磨工、电切削工、数控铣床操作工等)工作,胜任零件钳加工、简单零件普通铣床加工、简单零件普通磨床加工、简单零件电切削加工、数控铣床仿真与操作、3D打印、模具设计装配与制作等工作任务,具备团队合作、执行“8s”现场管理规定、安全操作和遵守工作制度等职业素养,同时具有爱岗敬业、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达到工具钳工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要求的技能人才。

四、课程安排

模具钳工专业的课程包括公共文化课程、一体化课程、拓展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使用单位应根据部颁德育公共课课程标准开设公共文化课程,根据自身情况设置拓展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且课程表中的学时分配为最低设置要求,使用单位可依据院校学制年限和教学安排确定具体学时分配。

五、实施建议

1、培养模式

本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宜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级技能阶段的人才培养宜采用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模拟企业的工作情景,通过UG软件、零件钳加工、普通铣床、手摇磨床加工、电加工与模具制作、数控机床加工、模具钳工、技能鉴定等任务的学习,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养成及职业责任感的建立。

高级技能阶段的人才培养宜采用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模拟企业的工作情境,通过UG、零件钳加工、普通铣床、手摇磨床加工、电加工与模具制作、数控机床加工、模具钳工、模具安装调试与维护保养技能鉴定等工学结合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工作任务,促进其职业责任感的建立。

2、师资队伍

在师资结构方面,要组建一支与办学规模、培养层级和课程设置相适应的业务精湛、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中、高级技能阶段技能人才培养的师生比不低于1:15,技师(预备技师)阶段人才培养的师生比不低于1:10;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

在师资能力方面,要求模具钳工专业教师能胜任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中规定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课程,组织学习和实施相应的考核评价,实现各层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培养中级技能人才的教师应符合《一体化教师标准》对三级一体化教师的能力要求,并具有UG软件、零件钳加工、零件普通铣床加工、零件普通磨床加工、简单零件数控铣床加工等的实践经验;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教师应符合《一体化教师标准》对二级一体化教师的能力要求,并具有UG、零件钳加工、普通铣床、手摇磨床加工、电加工与模具制作、数控机床加工等实践经验;培养技师(预备技师)技能人才的教师应符合《一体化教师标准》对一级一体化教师的能力要求,并具有模具加工和工艺编制、模具夹具设计与制作、操作现场指导与技术培训等的实践经验。

3、场地设备设施

本专业教学场地应满足培养要求重点规定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实施的环境及设备、设施要求,同时应保证教学场地具备良好的安全、照明和通风条件。其中校内教学场地和设备、设施应能支持资料查询、教师授课、小组研讨、任务实施、成果展示等活动的开展;企业实训基地应具备工作任务实践与技术培训等功能。

校内教学场地和设备设施应按培养要求中规定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要求进行配置,具体包括如下要求:

3.1实施“UG”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工作站

应配置相应的技术资料库、UG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

3.2实施“模具零件基础加工”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工作站

标准的一体化模具零件基础加工工作站:应配置相应的技术资料库、多媒体教学设备、钳台、锉刀、台式钻床、钻头、铣床设备、磨床设备、铣床夹具、铣刀、应配置相应的技术资料库、UG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

3.3实施“注塑模具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工作站

应配置相应的技术资料库、UG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

3.4实施“模具零件数控加工”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工作站

应配置相应的技术资料库、多媒体教学设备、数控加工中心、加工软件、数控仿真软件、压缩空气供给系统、刀柄、铣刀、应配置相应的技术资料库、UG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备设施。

3.5实施“注塑模具抛光装配与安装调试”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工作站

应配置相应的技术资料库、多媒体教学设备、抛光设备及工具、装配工具、注塑成型机床、通用检测量具等设备设施。

3.6实施“模具钳工技能鉴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站

应配置相应的技术资料库、多媒体教学设备、钻床设备、检具、检测样件,试件、钻头、机床通用工具、专用工具、各种测量量具、平板等设备设施。

上述学习工作站建议按照每个工位2—4人学习与工作的配置标准进行设备设施的配备。

4、教学资源

本专业教学资源应按培养要求中规定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要求进行配置,包括实施“UG”、“零件钳加工”、“普通铣床、手摇磨床加工”、“电加工与模具制作”“数控机床加工”“模具钳工技能鉴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类教学资源;实施“UG”、“零件钳加工”、“普通铣床、手摇磨床加工”、“电加工与模具制作”“数控机床加工”“模具钳工技能鉴定”典型工作任务的诊断类等教学资源;实施“操作现场指导与技术培训”典型工作任务的培训类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工作页、教材、技术手册、工具书、设备说明书、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数字化资源等。

5、教学管理

本专业应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对于日常教学管理,应建立有效支持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籍管理、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师资队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对于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应建立校内学习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管理制度,包括确立工作规范、教师职责、学生行为规范和工具、耗材、设备等管理规定。包括确定生产性实习基地、学习型岗位的设置条件、校企双方各自的合作管理职责等。

有条件的院校可探索建立“学习教育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学徒制,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学徒配型的期限、形式、内容、考核办法和双方责权利等,形成企业师傅在生产岗位上“传、帮、带”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六、考核与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教学情况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1、职业技能鉴定

模具钳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可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进行认证。课程实施前,学校应编写《一体化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案》,报送当地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备案;实施时,按照教学与考核工作方案要求,开展过程化考核,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督查学生学习档案;所有课程结束时,提请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组织相关考评员,依据考核方案进行鉴定,若考试合格,则直接认定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职业能力测评

运用职业能力测评理论与技术,开发职业能力测评试题,测评各层级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水平与职业认同感,从职业效度的角度来分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效果与行业企业用人要求的符合度。

3、就业质量分析

从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稳定就业率、就业后的待遇水平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来衡量各层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就业质量。

其中,毕业生就业率主要包括毕业生在离校前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比例(初次就业率),以及毕业生在毕业当年12月底的就业比例;专业对口就业率指学生所学专业与实际就业所从事的职业以及相关岗位群相对应的比例;稳定就业率指毕业生与企业签订一年及以上正式劳动合同所占的比例;就业后待遇水平指毕业生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的实际收入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期间表现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开封技师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地址:中国·河南省·开封市·职教园区·职教路与第五大街交叉口